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美联储下重注,中国应该怎么跟?

2020-07-15 18:40140

昨夜的美股市场,玩的就是心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上蹿下跳”,如果用一种动物来类比,美股好比猴子,顽皮得很!

市场原本预期美联储在3月18日的议息会议之后降息,但特朗普等不住了,一个劲地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美联储于3月3日紧急降息50个BP,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息,美股受此消息影响昨晚开盘直线90度飙升,可惜不到15分钟又掉头跳水,道琼斯指数收盘时狂泻近800点,看来,美联储这剂超预期降息“强心针”,短期来看,让美股挺直腰杆也就15分钟。

美联储宣布大“放水”之后,海湾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布,将关键利率降低50个基点,在此前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纷纷降息,G7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联合声明,表示使用所有适当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强劲、可持续的增长,并防范下行风险。市场预计,接下来欧洲央行也会很快加入到降息的队伍中。中国央行的降息落地,看来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今天,加上各国经济普遍进入下行周期或增长放缓期,全球央行进入“放水”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美联储的超预期降息,也表明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达到了超预期的地步。接下来,各国央行降息,将改变全球经济和股票市场的运行轨迹。一句话,尽管各国央行纷纷降息某种程度上是在制造泡沫,但在这个泡沫破灭之前,“放水”的药还不能停!

相比美国等欧美国家,中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空间要大很多,中美10年国债利差重新走扩至160BP以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施展的空间和工具都还很充足,既可以通过SLF、MLF、OMO及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释放流动性,还可以通过价格上的政策利率引导LPR进一步下行,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利率。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望下行至2.6%以下的空间,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首次跌破1%!华尔街称仍看不到底部。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确实还不小,而财政政策将利用减税降费等工具手段、定向扶持新基建、以及环保装备、高端制造等产业。在这轮全球央行的大放水时期,中国央行不会一个劲地被动降息,我们的主动操作空间,要大很多。

当然,在经济困难时期央行大量释放流动性,首先是为了挽救经济,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引发社会稳定和就业问题,但对于中国来说,降息周期的开启,绝不意味着新一轮的大水漫灌!如果在经济下滑期病急乱投医,慌不迭地大水漫灌,让大量流动性进入落后产能的疯狂扩张,以及金融市场的资金空转、投机倒把、伪创新,就会让我们重蹈覆辙。这一次的经济下滑,降息是有效的刺激经济手段,但降息之后的流动性到底去了哪里?政策的导向必须是让这些流动性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比如以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医疗信息化、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数字基建”、新基建,以及高端制造、民生工程。

既要降息释放流动性,又要防止流动性进入虚拟经济放大资产泡沫,确保资金进入亟待支持的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考验着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接下来的走向和竞争力。

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来说,全球央行进入降息周期,意味着资产泡沫的膨胀,但美股已经连续上涨10多年,美国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美国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比较严重,换言之,新冠病毒扩散只是美国经济和美股调整的一个导火索而已,美联储的紧急超预期降息,表明了政策制定者对美国经济的高度担忧,这也是美股昨晚上蹿之后迅速下跳的原因,而A股市场今日上午仍然微涨,表明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信心。

A股过去10年指数基本“原地踏步”,主要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目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本轮A股的科技股行情,本质上不是经济基本面驱动,而是流动性宽裕带动的,未来A股市场的流动性宽裕局面将保持相当长一段时期,至少短期之内看不到任何流动性宽裕拐头向下的迹象,而宏观经济层面,随着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复工复产加速恢复,一季度以来经济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逆周期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加上消费回补,估计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会重新步入向上增长期,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和外围资金对A股的信心明显增强,中国被摩根士丹利列进“资产避难国”,北上资金最近几日都是净买入A股股票,A股市场可望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期的“独行侠”。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世界黄金协会:71%的受访央行认为全球央行的黄金持有量将在未来12个月增加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2023年央行黄金储备调查》。调查显示,继央行购金量创下历史纪录之后,各国央行继续将黄金视为重要的储备资产。2023年2月7日至4月7日间进行的“2023年央行黄金储备(CBGR)调查”共收到59份回复,其中24%的受访央行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黄金储备,与去年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央行购金的主要动力包括:购买国内黄金的数量增加,战略性调整黄金储备并使之达到最佳占比;此外,金融市场对危机风险和通胀高企的担忧也推动各国央行继续购入黄金。

0评论2023-06-27502

央行行长易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用好“胡萝卜+大棒”
今天,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金融人士在上海中心围绕“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主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现场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用好“胡萝卜加大棒”,“高碳价或碳税即‘大棒’,适中的碳价是‘小棒’或‘中棒’,人民银行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

0评论2023-06-081123

多国央行强劲购金提振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尽管2023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不含场外实物黄金交易)同比下降13%,但场外实物黄金交易市场的复苏将黄金总需求提振至1,174吨,同比小幅增长1%。由于本季度金价接近1,890美元/盎司的历史平均高点,一季度黄金需求喜忧参半,这恰恰体现了其全球范围内多样化的需求

0评论2023-05-06449

2022年央行购金创1967年以来新高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在黄金历史矿山产量中,央行持有了1/5。  除了投资者和珠宝消费者以外,央行是黄金主要需求者。事实上,2022年央行购金速度创1967年以来的新高。  不过,2022年创纪录的购金量与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央行净售出黄金。  上图采用了世界黄金协会(WGC,World Gold Counci

0评论2023-03-161381

黄金储备国TOP10!中国第六,没想到这些国家也上榜了!
从2010年开始,世界各国央行从黄金净卖家转变为净买家。2019年,各国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同比下降1%,总计购买了650.3吨黄金。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编制的数据,这一数字略低于2018年656.2吨的购买量,为本世纪第二高水平。过去几年,拥

0评论2020-12-199841

央行开展50亿元央行票据互换
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7月30日开展了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操作量50亿元,期限3个月,费率0.10%。据介绍,本次操作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

0评论2020-08-02505

央行、住建部等部委上半年干了啥?大数据揭秘都在干这些
在这个极不平凡的上半年,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各部委出招控疫情、稳经济。经过大数据分析,我们梳理了财政部、央行、发改委等十个部委上半年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统计词频,从中或可窥见政策重点。1.央行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宏在

0评论2020-07-20692